设计的乡村包围城市

2011-09-06 微信:dahao-dahao

转载自李剑叶新浪博客

    五一的时候我应邀参加了一位设计师朋友张雷和他的设计团队与FENDI合作的一个展览,展览名字无甚创意,内容却不错,这样有实无名在中国还真不多见。撇开商业的因素和充满形式感的开幕酒会,设计作品的思路是寻找、挪用、重塑中国旧家具,使之嬗变,完成凤凰涅磐,从家具转换成用具、道具,洋溢戏剧性且充满舞台感。展览可以感受到作品和设计师的活力,没错是一种没有职业味(港称“捞味”,甚妙)的放松设计状态,此种心态状态在当下的中国不多见。如果再看看他们为米兰设计周所做的“余杭纸伞的未来”,那份活力在毫无商业羁绊下,益发活脱于纸面。如果不用非加上宏大叙事的批判标准, 这些设计皆可称为妙品。

zz1.jpg

     和张雷聊过,为何偏安于杭州城边的余杭,运作这么一个具国际视野的设计公司(其实我倾向于称其为工作室),此处提到的国际视野不但是指他们多次参加米兰设计周,和意大利品牌合作等等,而是设计工作室里面的团队确确实实是由几个欧洲设计师牵头的。张雷的回答是: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生存压力对于一个不安心于商业案例的设计工作室来讲,是巨大的,这些压力当然可以想及的例如租金的压力、设计师成本以及同行竞争的压力,确实这将大大压缩日常商业运作之外伸展设计拳脚的空间。在余杭这些前面提到的运行成本都被大幅度的降低了,设计室设置在一栋独立的别墅内,有院子有车间有摄影室。而设计师的话除了前文提到的外来“和尚”,还有许多颇有慧根的本地“和尚”,勤勤勉勉心灵手巧,有了这些做支撑,设计室的日常运作可以颇为顺畅和轻松。

zz2.jpg

     然而这些诚然是一些有利条件,但并非是产生这些妙品的必然条件,从这些作品有机生长的肌理和营养充足的外表可以知道,正是设计师们生活的这个环境给予了大城市所无法给予的养分,我一直认为没有生活就没有设计,在都市里的设计师如果天天面对虚拟世界的时间远远多于现实世界,看像素的时间远多于看实物的时间,那么很多设计想法很容易是“从屏幕到屏幕”的创作路径,如果我们的城市生活/文化的发展还未到达有机而丰富的程度,还未有能力输出具原生性的文化,那浸淫其中的设计师也很难给出原生性的设计意念和思维。中国的一线城市之外的广袤土地上有着丰富各样的生活,流散于民间的工艺能够成为很多设计作品的发力点,土生土长且富原生性的本地文化能给予设计思路新鲜的给养,同时这个环境又处处需要设计,给设计留下很多命题,俯拾即是。将设计作为事业的设计师完全应该想想“革命路线方针”是否应该调整为乡村包围城市?

zz3.jpg

㊟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这里了解我们做过的产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