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星鑄字行-探訪

2010-06-01 微信:dahao-dahao

b_large_wRl0_421f0000aead2d10-1.jpg  

 全台北市最後一間的鉛字鑄字行,在歲月飛逝的年代中,翻製出一枚枚舊時光的文化方印.

      隱居巷弄,找尋舊空間的午後.按圖索驥加口耳相傳的找到這裡,沒有招牌沒有指標更沒有明顯的的器械聲響,這裡是北市僅存的鉛字鑄字行---日星.(這個名 字像是有著明星花露水一般的懷舊氣質,孤獨卻也曾顯盡風華)

b_large_UhAM_7bbc0000cb092d12.jpg
      字行負責人從父親手中接下衣缽,將自己電機所學融入家族企業的經營之中.悠悠數十載這一方方*字母,印刻出多少資訊以及文化.若說繁體中文即將遺世獨存, 聯合國世界教科文組織將會如何看待這曾負起造字重責大任的...字母.


*字母:是翻製鉛字條的字模版.文字是正向的.


b_large_djMF_7bbc0000cbaa2d12.jpg
     這盒中的字母是當年靠著老師傅精湛的手藝,利用*靠模雕刻法*手工雕造完成.各位可以問問您們的父執輩,三十年前新台幣兩百五十元是多少的價值?這一方字 母在當時就是這個價.一盒字母約八十方.可以蓋一棟兩層樓的樓房.(各位可以想想鑄字行裡需要準備多少字母,才夠提供給印刷廠使用?)前年,北市另外兩間 鑄字行收攤,這些流傳過數十個年頭的字母是論斤論兩的賣給廢鐵廠.

     *靠模雕刻法:是早期雕刻立體或半浮雕作品的手工雕刻法.是將微小的原模做成放大的石膏模,再用工具靠著石膏模將其縮小同步雕刻於成品上.跟傳統翻模的方 式非常不一樣,效果細緻且精準.是非常耗費工時的翻製雕刻做法,現在手工靠模雕刻可以說是失傳了.早期同樣的技術也用於雕刻玉石器.

b_large_AxGm_7bba000065402d12.jpg

鑄字行負責人張先生.樂天的他自小就是家中最有藝術涵養的孩子,他的興趣遍及攝影,印刷,電機,音樂...再過些年退休後,這些歷史文化的見證是否還能傳 承?他說: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知道這些東西的好跟其歷史文化上的價值。

b_large_9yKc_16f6000068592d11.jpg
鉛字庫上密密麻麻的鉛字條.
常用字約三千個,又稱頭校字.從右上至左下,依部首筆劃複雜程度排列.
右上從"丁"字開始,左下到"龜"結束.
非常用字,又稱二校字.則排列在常用字盤的對面,也就是檢字員的後面,以利檢字方便。

b_large_Vu7r_7a65000067bd2d14.jpg
鉛字翻製的工作條件:需將機器暖機,讓機器溫度達到300度左右的鉛熔點.然後將鉛液瞬間灌注至字母,這樣才鎔鑄出一條條鉛字好用來印刷.

珍貴的鑄字機運作鏡頭:
www.flickr.com/photos/324ps/3369953496/in/set-72157614110... 

b_large_0wmJ_7a65000067ca2d14.jpg
熔製好的鉛字條.還燒的勒.
youtube上的相關連結影片: tw.youtube.com/watch?v=lXPvyJ0NyYQ

b_large_SEPQ_7bba000067212d12.jpg
正當張老闆幫我排字時,來了位老師傅,張老闆將手邊排字的工作交給老師傅,然後他們裡兩位開始說起外星話,什麼兩ㄇㄞ三,四ㄇㄞ二...,原來是鉛字隔片 的尺寸術語.#%*~$,
老師傅也很久沒有排版了,不過排版的速度也算快,看的出當時的俐落身手.三兩下就把名片版安置好.

b_large_zebC_21cb00006a922d13.jpg
終於排好的名片版,用棉線捆扎後,就可以上機去印刷囉!!

b_large_RVTz_21c900002cd72d13.jpg
以系列的參觀活動海報


b_large_QLv0_7a5e000003d42d14.jpg

06/18/2009 中國時報 第一版

---一刀未剪版的報導---

日星復刻計畫:一個簡單夢想 【黃哲斌/台北報導】

      今年三月,一個偶然的場合裡,我首度聽聞張嘉行提及日星復刻計畫,當下,我就認為這是極具意義的行動;不僅出於懷舊,不僅因為我對古騰堡時代的眷戀,也不 僅敬佩這群人精衛填海的發願發心。

      我更好奇著:一個以使用正體中文為傲的國家,一個將活字印刷列為史上三大發明的文明社會,一個即將邁入已開發國家的島嶼,難道無處容納這批「國家寶藏」? 這些我們童年熟習的渾拙字體,有無可能在數位時代重獲新生?

      這是一個簡單的民間夢想,但實行起來,一點也不簡單。

      鑄字行曾捐贈部分器材給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有些印刷廠及報社也留有少數鉛字,但相對殘缺不全;日星數十坪大的兩層樓店面,是最能還原凸版印刷工藝的寶 庫,卻可能在我們眼前一點一滴消逝。

      經過三個月蒐集資料、前期訪談,與調查室同事開會討論,再加上一點小波折,中國時報今天終於刊出日星復刻計畫的專題報導,頭版照片的氣勢很驚人,攝影組同 仁方濬哲跑上跑下找景、認真打光、調整角度的成果顯而易見。

      搶救最後正體活字!網路大集結

      出版社社長、服飾品牌經營者、版畫家、廣告設計人、兒童書店老闆,還有「台灣一人旅遊局」青木由香,一群原本不認識的文創工作者,最近透過網路集結,希望 搶救世上最後一套完整的正體中文印刷活字,而這套高達二十萬個鉛字的活寶藏,就隱身在台北市太原路的小巷弄裡。

      正當台灣有意爭取正體中文為世界遺產、馬總統「識正書簡」爭議之際,台北最後一家鑄字行「日星」也悄悄引起注意。隨著電腦字體與平版印刷的普及,傳統凸版 印刷早已沒落,連帶生產鉛字的鑄字行也快速凋零,目前只有日星還在生產鉛字,年屆花甲的老闆張介冠擔心等他退休後,這套完整的正體中文鉛字,將連同鑄字設 備及技術,一同成為歷史化石。

      去年,張介冠向T恤品牌「蘑菇」的老闆張嘉行提及他的憂慮,身為設計人、對字體十分敏感的張嘉行感同身受,於是透過網路發起「日星復刻計畫」,希望能募集 一群義工,嘗試保留這批傳統的印刷鉛字。

      張介冠表示,店內仍保存明體、楷體、黑體三種完整字型,每種字型各有七種大小尺寸,與常見的電腦中文字體不同的是,電腦字體多以日本「寫研」的造字邏輯為 基礎,講求規格化;相形之下,傳統印刷字模多由大陸雕刻師傅輾轉引入,較能保存中文書法的筆劃與字形結構,由於對岸早已使用簡體字,台灣部分報社或印刷廠 雖保有部分鉛字,但都殘缺不完整,因此,他手中的字模一旦被銷毀,存在於我們早年記憶的正體中文印刷字,就只能從舊書古籍中尋找。

      因此,張介冠與張嘉行等義工討論後,希望能將鑄字行裡的鉛字,重新翻鑄一套銅模,一方面藉此將字型掃描到電腦裡,經過義工修飾平整後,將這些正體字型數位 化,甚至不排除提供給微軟等作業軟體商,無償釋出供中文書寫者使用。

      另一方面,張介冠期望能永久保存日星鑄字行,成為一家「活的博物館」,開放供有興趣的國內外遊客參觀,讓最後一套正體中文活字印刷術,能夠被傳承留存。

      透過「日星復刻計畫」,在花蓮開設兒童書店的王得泰連繫上張嘉行,並開發一套網路作業平台,供義工修整字型使用;同時,張介冠的誠意也打動彰化一家電腦模 具工廠的老闆,將原價六十萬元的電腦刻字翻模設備,半價賣給日星。行人出版社社長周易正、版畫家楊中銘、青木由香、廣告設計人劉宜芬與王裕惠等十幾名義 工,也陸續加入此一計畫。

      他們最近剛完成字型數位化的初步測試,但以目前的人力、物力與財力,估計超過二十年才能完成計畫,張介冠發願募集更多義工與資源,「在我還沒倒下去之前, 希望能實現願望。」

      家族印刷雷震自由中國 張介冠圓父願

      印刷界人稱「阿冠」的日星鑄字行老闆張介冠,家族大多經營印刷業,父親與舅舅曾幫雷震印行《自由中國》,一度惹上麻煩;四十年前,張介冠與父親合開日星至 今,父親去年去世後,更讓張介冠堅定信念,希望保留父親畢生心血經營的鑄字行。

      張介冠表示,父親與舅舅以前開設永茂印刷行,曾經印行《自由中國》雜誌,雷震入獄後,警總三天兩頭就上門找麻煩,讓年幼的他印象深刻;民國五十八年他退伍 後,父親找他開設「日星」,取其「日日有生財」之意。

      張介冠回憶,民國六十幾年間,是鑄字行最風光的年代,他們聘用了五位鑄字師傅、三十幾位檢字師傅,一天就要用掉兩百公斤的鉛。等到十幾年前,平版印刷及電 腦普及,鑄字行快速沒落,就剩他一人苦撐。

      張介冠表示,三年前,台北就只剩下日星一家鑄字行,目前高雄還有一家中新,也是他的親戚所經營,但已不生產鉛字。張介冠說,父親在世時,就贊同保存鑄字行 的想法;去年八月父親去世,雖然這一行早已無利可圖,店內銅模及鉛字熔毀後,也能賣個一兩百萬元,但張介冠尋求妻子諒解後,還是希望全力保存,並與張嘉行 等人推動「日星復刻計畫」。

      張嘉行表示,參與重新描繪鉛字字型、同時數位化的過程,「很像在練習寫書法」,這是他以往電腦設計所沒有的經驗;曾在美國攻讀設計的劉宜芬、王裕惠也表 示,鉛字讓她們感受到字體深刻咬住紙張的觸覺,也讓她們驚訝發現,原來英文電腦打字的「行距」與「字距」,都是源自於「鉛」之意。

      版畫家楊中銘強調,版畫與鉛字都是一種間接的、複數的語言,因此鉛字讓他非常著迷,相對於法國最後一套鉛字已進入博物館,台灣有機會讓活字印刷成為一種生 活的藝術。

      行人出版社社長周易正說,台灣以往並不重視字型結構,即使是出版業,由於電腦中文字並無直的刪節號,印書時還得挪用日文字型,他認為日星鉛字保留了中文字 體的美學觀點,非常值得保存。

      想找正體中文鉛字 未來要到法國?

      保存文物不遺於力的法國,目前將僅餘的活字印刷設備,交由國家印刷廠收藏保管,同時聘請一位熟悉這套設備的老師傅,負責維修應用,廠內甚至保存十八世紀雕 刻至今的八萬多個正體中文活字。

       設立於十六世紀的法國國家印刷廠,曾在十八世紀印行《中國官話》、拿破崙時代出版《漢字西譯》等書,陸續由法國工匠雕刻出十幾萬個明體活字,隨著活字印刷 的凋零,目前由國家典藏剩餘的中文鉛字。

       在日本,目前由大日本印刷公司進行類似的典藏工作。日籍攝影家港千尋曾走訪法國等地,採訪拍攝世界僅存的鉛字,並出版《文字的眾母親》一書。他也曾於四月 間前往日星鑄字行,為這批全世界最完整的正體中文鉛字,留下影像紀錄。

文章圖片+文字均來自於324PS版畫工作房FLICKR相冊

很有意思的一門即將消失的行業~~~~~

㊟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这里了解我们做过的产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