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磁州窯繪花直壁大碗 古民窯COLLECT

2020-02-19 微信:dahao-dahao

Φ168mm*H76mm

磁州窯的繪花,宋、金、元、明、清各個朝代繪畫風格都不一樣,對於磁州窯有專門研究的話,很容易分辨不同朝代的繪花器物。磁州窯的繪花也是其鮮明的特色之一,可以說灑脫自然的筆法展現出很強的活力,雅俗共賞。

•••阅读全文•••

北宋 河南窯口黑釉深腹大斗笠 古民窯COLLECT

2020-02-14 微信:dahao-dahao

南宋黑釉盞最被人熟知的當屬建盞與吉州窑,追捧的人趨之若鶩。而看過世界上博物館的收藏會發現,在北宋時期,北方的窑口已經有了自己獨具特色的精品黑釉茶盞,河北地區的定窑黑釉盞,以及當陽峪窑黑釉盞,兩者很相似,斗笠多小足,底部抹釉;山西懷仁窑的油滴黑釉盞,無論是器型還是釉盞的搭配設計都已經十分豐富。河南洛陽的新安窑在北宋時期也燒造過黑釉斗笠盞,我們這隻盞口徑大約14cm,敞口,圓唇,斜直腹,圈足,內外壁通施黑釉,足底刮釉露胎,很有可能產自新安窯。

IMG_4597.JPG

新安窯瓷片標本

北宋時期的新安窯以及周邊窯口生產的茶盞類型幾乎涵蓋了所有品種,我們從當地古董商手裏的茶盞瓷片可以看出,比如油滴盞、兔毫盞、銀毫盞、鐵銹花以及烏金釉等等。由此可見在北宋時期,北方特別是河南天目盞聞名遐邇,在海內外都享有聲譽。北宋滅亡政權南遷到南宋時期,隨著建窯以及吉州窯一大批窯口的興盛發展,北方窯口的天目茶盞類產品逐漸式微。我們這件茶盞從釉色類型屬於銀毫偏烏金的類型。在口沿處有一圈明顯的藍色禾目條紋,但是到了腹部就不是太明顯,通體黝黑油潤

在藍田呂氏墓出圖黑釉盞研究中發現,從11世紀中期到12世紀早中期河南地區的多個窯口都有燒造這類黑釉敞口大斗笠茶盞,延用時間比較久範圍也比較廣泛,算是當時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茶盞器物。

•••阅读全文•••

读书摘文 | 柳宗悦 观赏物与实用物

2020-02-12 微信:dahao-dahao

文章摘选自《物与美》| 柳宗悦著 王星星译

         我执笔写下这篇文章,是希望能为喜爱器物的人尽绵薄之力。 

       拥有美丽艺术品的人绝不在少数,然而看那些人的收藏,我们总能注意到两个特点:一是其中大部分藏品都是古老的艺术品;二是如此就使得藏品多为欣赏所用。 

       这件事情原就理所当然,没什么值得惊讶的。美丽的艺术品本就多见于古老的作品中,它们已经有了崇高的地位,自然受人景仰。但是这样一来,人们也容易在两点上有所欠缺,对此还需多加留心。 

       其一,喜爱古物的人往往不关注新品。其二,人们拥有观赏物,却对实用物漠不关心。这是十分可悲的。

       即便是收藏有精美画卷、摆件的人,在选择待客、自用的器物时也总是漫不经心,这实在有些不可思议。收集的藏品鱼龙混杂的,恰恰也就是这一类人。这就说明他们收藏美丽的艺术品,并不是因为对那些艺术品了解得十分透彻。这些人自得地摆出古器物,一边却又习以为常地使用着看上去就很俗,又或是很丑的日常器物。这一幕总令观者大失所望。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呢?个中原因不一而足,其中的根源就在于,他们把器物的美从生活中割裂出来,禁锢在观赏物的范畴内。过于看重古物的态度使这样的悲剧更甚。

 

       茶道的教养包括对器物的使用,如今人们却几乎只停留在观赏性的层面上。人们眼里看不到器物,也不为可用的器物停驻目光。大家修习茶道,采用的只是惯常的器物。然而惯常的器物不一定美,更进一步说,即便是美丽的器物,如果只得到人们习以为常的对待,它同样也会失去生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