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古宣州-古民窑考察行记

2020-06-02 微信:dahao-dahao

五月下旬,王老师正好空下来,约定28号一起开车到泾县的山庄谈事,本来计划五月初,因为各种事情耽搁了好一段时间。从上海到泾县开车差不多四个小时,经沪渝高速到宣城,再走国道到泾县,我的计划是先跟文文到宣城看看,之后再跟王老师在泾县山庄碰头。

宣城的文房四宝很有名气,特别是泾县的宣纸,此次到泾县也是希望基于泾县的各种手工艺文化资源做一些产品的筹划设计开发,顺路把周边的古民窑古陶瓷这块看一看。没想到的是安徽过于丰富的文化遗产,古陶瓷在这里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宣城博物馆除去几个陶罐外基本上没什么本地窑口陶瓷类展品,都是宣纸与城市规划类的内容,古玩市场更是萧条,就看到一家古陶瓷类目的店铺,而且没什么东西,直接去泾县。

王老师的山庄在泾县县城西北方向的小岭村,宣纸的发源地。静谧的山林环绕四周,安静到只能听到虫鸣,以及风吹树木的刷刷声和小溪水流声。

SDIM2214.JPGSDIM2211.JPGSDIM2247.JPGSDIM1747.JPGSDIM5104.jpg

带了一些器物过来,这件繁昌窑的敛口盏,希望可以带着它重回故土,晚上几个人在一起聊天喝茶,把玩器物。

IMG_8929.JPG

下面是此次考察初步计划的路线,后面因为各种原因跳过一些地方,重点在泾县、铜陵跟繁昌三个地方考察。

时间:2020.5.28-6.2
路线:上海-宣城-泾县-绩溪-铜陵-繁昌-芜湖-上海


SDIM4964.JPG

到泾县的第二天,大家一起转了一下离山庄不远的泾县古玩一条街,基本没什么东西,很多店家说现在生意不好做,萧条的很,特别是老窑的东西,更是没人买,还不如卖明清假货赚钱多。

SDIM4969.JPG

下午在王老师朋友带领下,到琴溪窑考察,这也是我非常期待的一部分,总的来讲,基本能看的都看到了,只是因为下雨没有去山上窑址,但是在陶作坊问老板讨了两块琴溪窑瓷片,老板还送了几件自己做的陶瓷作品,收获满满。

琴溪窑至今没有被挖掘,知名度非常有限,后来我到了铜陵芜湖之地,很多古玩行业的人都没听说过,所以很多琴溪窑的东西都被归入绩溪霞涧窑。琴溪窑位于泾县琴溪镇东北四五公里的陶窑村,不远处还有窑头岭窑跟晏公窑,烧制的类目会有区别。

SDIM4954.JPG

首先来到的是陶窑村口的龙窑,这里现在还在烧制,不过多数都是金属铸造的模具,70年代还在烧大缸,所以琴溪窑从晚唐到宋断烧之后,中间很长时段时间都没有再烧,是很大的断层。到了清代琴溪窑这边开始烧制一些粗陶制品,到建国后的大缸,跟很多其他古代的窑口相似,越做越粗。

SDIM4968.JPGSDIM4970.JPG

SDIM4983.JPG

目前琴溪窑窑址这边陶作坊,胡老师试图复烧琴溪窑,在不断做着试验探索。他也有着从遗址捡拾来的琴溪窑老窑标本,存放在这座具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房子里。

SDIM5031.JPG

胡老师很开心向我们讲解琴溪窑器物的特征以及历史。

50270DB9-2D62-464F-91D6-F3218ABB5F7E.JPG

这里的很多器物有着湖南衡山窑与吉州窑的影子,从历史角度看,基于长江水路的运输,很多这条线上同时期窑口都有在相互借鉴学习。

SDIM5017.JPG814A942B-C7A4-4FAE-A1F7-D20DB6696C97.JPG12065895-51C5-40B5-AADD-FF9AE73C7F37.JPG72464CC8-CA0F-447B-96C4-D060EDA1C626.JPG

琴溪窑很多五代时期的青瓷釉色光润,品质很好。在市场上,被人当做越窑甚至秘色瓷来销售。

IMG_9034.JPG5B0B3BA1-8F7D-4779-9D1C-AB1974595C2C.JPG

琴溪窑青瓷白线出筋注子,这种款式在青瓷工艺的基础上,腹部加有四条或六条白线釉出筋,白线釉与青釉在同一平面,应为镶嵌工艺制作,与浑源窑跟高丽镶嵌青瓷有着相似的制作流程,这在越窑系的一些地方窑口也有出现。

E93CE4CB-CF44-4497-9E60-E3128857D9FB.JPGSDIM5053.JPGC7E91EBB-9852-4821-8AFB-EDCE6CF585C4.JPG

胡老师自己制作的陶瓷作品,在材料工艺上还原了琴溪窑很多青瓷黑釉产品的特色,我们也有商量在设计上进行一些合作,一起为琴溪窑做一些事情。

F0CA94AC-3CDA-46DC-B8E2-B15E3C89260E.JPGSDIM5215.jpg

到了铜陵,包括很多绩溪霞涧窑的器物也有这样的白线出筋器物。

SDIM5233.jpg

长沙窑的一些执壶与钵,晚唐五代时期,长江中下游的这些窑口都通过水路东运,甚至远销海外。通过水路,各地的窑口之间也在交流学习,五代时期的南唐,宣州地区的窑口工艺品质达到顶峰。

SDIM5210.jpgSDIM5229.JPGSDIM5235.jpgSDIM5129.JPG

到了北宋特别是中晚期之后,繁昌窑的品质开始下滑,无论是胎质还是釉色质量都没有五代时期的精致。

SDIM5134.JPG

人们常说的宣州白,应该就是指这类的白瓷,形制与釉色很接近北方的刑窑。这种都为繁昌窑晚唐五代时期烧制,据说也是窑工南迁,从北方带来了技术,提升了品质,二元配方之类,后来因为受到南唐皇室重视,繁昌窑开始制作贡瓷,因为某些原因,窑工再次南迁跑到景德镇地区,带来了湖田窑、湘湖窑青白瓷的崛起。

SDIM5154.JPGSDIM5157.JPGSDIM5203.JPGSDIM5168.jpg5A16C3E0-FFCA-42CF-B7FF-38B698B0F617.JPG

铜陵博物馆的陶瓷馆收藏的器物主要来自四个区域:附近的宣州窑系列,景德镇地区的湖田、湘湖窑,湖南的长沙窑、衡山窑,以及江西的吉州窑。

457F7101-EEFC-4519-86A4-4A2B0AA40C37.JPG8075A863-4A41-41C3-A662-26D0ACC8651B.JPG1260690C-E9E0-4A6B-86CC-A494D5F4C89B.JPGA1510415-9BAB-4CAF-BCF4-E3B472C0538F.JPGE0A32098-4B68-4763-B3B4-66CC0EEE0E58.JPGCBDB29A0-8977-4FBF-8D65-99B4CDF07E3C.JPG

01CC342F-6955-4932-BA52-53188F3E69D0.JPG

繁昌县繁昌窑骆家冲窑址,因为高铁跨过,去的时候一直找不到路,绕了个大圈子才来到这里。

C9A52232-DAD4-4434-B166-4D8007C5E6E8.JPG0C39E9FC-DBDF-415D-92A1-C6D6165EE186.JPG

安徽繁昌窑分为柯家冲和骆家冲两个主要窑址,冲在当地就是两山包之间小山谷的意思。有意思的是去到当地才能发现两个窑址烧造产品的差异。骆冲面积小就两个小窑堆,在高铁桥下面,盖了一些塑料布,还未被发掘。从路边的碎瓷片看出这里有烧更为精细轻薄的青白瓷,多数没开片极其精细,应该为古代贡窑;柯家冲面积大,有高档产品,釉色很白,釉面多开片青白中带黄,但是更多烧造是民用器物,这类日用器精细度多数不如骆冲,釉也更为偏黄绿色,胎质粗糙一些。

8990F7DA-1E8D-49B6-BD1E-FF92D5A1B265.JPG5F3234C7-F3C8-42D8-80FA-2494A097A3EB.JPG

如图在骆冲窑址附近捡了几个瓷片,跟早前在古玩市场买的小碟子造型胎质釉色完全对应,由此可以看出这类多被称为“宣州白”的无开片精细器物多为骆冲窑烧造。

SDIM5509.jpgSDIM5510.jpgSDIM5515.jpg2AE4B69C-91D9-4D8F-838F-F7A2855556EF.JPG

在繁昌县城,我们去了繁昌博物馆,跟文物局在一起,疫情后没有正式开放。说明来意后,文物局的朋友很热情,给参观讲解一番后还带我们来到繁昌窑柯家冲窑址挖掘现场参观。旁边的窑址博物馆已经落成,未来繁昌窑文化以及周边会成为繁昌的主要文化名片之一。

CAC95749-FB60-49EF-8A17-F8F351B29759.JPG25F0F336-A97D-41AF-A82F-F368C63F7E14.JPG57575580-F872-401B-8554-1B6E50064919.JPG9E26284A-3C6F-4B3A-A0D0-1D2B998204A3.JPGSDIM5415.JPGSDIM5447.jpgSDIM5453.jpgSDIM5465.jpgSDIM5503.jpgSDIM5496.jpgSDIM5499.jpg1EE9AD1A-4C03-4CC1-BD74-04BEAF8CDC00.JPGBE355BD5-748B-44C0-ABAE-39AA2A07EE0E.JPGBFC74CE6-C7AD-462B-A4E9-90C4BA241550.JPGSDIM5467.jpgSDIM5469.jpgSDIM5474.jpgSDIM5566.jpgSDIM5568.jpgSDIM5578.jpg

从古玩市场收集的部分繁昌窑器物标本。

㊟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这里了解我们做过的产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