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塘仁康古街墙上的摄影
后两篇:四月长旅行 | 川渝安岳 / 四月长旅行 | 古都南京
与上海封城擦肩而过
三月九号最后一次去上海工作室,约见客户结束后回到太仓家里再也没有外出。后面谁也没想到疫情会发展成这个样子,本来买的二十三号飞成都到理塘,结果因为行程码上海去星少算了一天,改签机票到二十七号。之后的几天从平原到高原,在理塘的头几天严重高反,度过漫长痛苦的三两天,与此同时上海正准备封城,人心慌慌。
本来计划的一两周藏区考察行程,因为上海疫情防控,延长到了一个月。由此,去了很多计划之外的地方,见了很多朋友,增加了不少意外的惊喜。
理 塘-天空之城
应朋友的邀请,原本计划前往甘孜小金县和理塘考察手工艺项目,基于当地的资源和传统手工艺,结合设计希望可以拓展一些商业可能性,由于前期机票改签,先去小金的计划取消,改为直接理塘碰面。从成都到理塘有五六百公里的路程,原本计划坐大巴需要十多个小时,后面去接杨师傅改为乘坐飞机,从成都飞稻城亚丁,再租车去理塘。而这次从大巴改为飞机的旅行,注定后续几天严重的高反体验。
稻城亚丁机场海拔4411米,是四川藏区海拔最高的机场。从平原到这么高的海拔,据说很多乘客下飞机之前缺氧呕吐的厉害,需要空乘人员给乘客吸氧一段时间才能下的了飞机。亲身的体验,高海拔,飞机下降的过程很短,气压低,乱流多,降落过程颠簸的厉害,下飞机双腿都是软的,迎面而来的高寒气息和大风,激发了身体的本能,虽然穿着好多层保暖衣物和羽绒服,还是很难避免心中的恐惧。朋友们说这个季节来理塘确实高原反应会更大一些,夏季的七八月份,漫山的绿色会好很多。
理塘的日常。
理塘县城海拔四千左右,属于不适宜居住的海拔。多数人来理塘都是游玩,住的话都是在前面的雅江和后面巴塘,海拔会比理塘低很多,初来高原也更好适应。白天阳光明媚,会感觉好一些,早晚温差比较大。
从稻城亚丁机场前往理塘县城,一百公里路程,两个多小时。路过海子山,可以见到很多远古冰川作用形成的巨石,光怪陆离。
仁康古街和千户藏寨都在一起,是理塘的老城区和旅游区,这里隐藏着非常多的古董店,手工艺器物店和餐馆。很多宝藏店铺值得去探索。
这个季节,远处的低矮山丘都是土黄色,与藏民居的土色融为一体,远处的雪山一片洁白。
在县城住了几天,每日核酸检测,为进入格聂做准备,从村子里回来的时候,下了大雪。在大雪纷飞中,我们去了长青春科尔寺。在寺庙所在的山坡上,可以俯瞰整个理塘城,有一种远古悠远的气息。
理塘寺的风雪。
理塘寺与仁康街连在一起,周边的民居隐藏着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店铺,下面就是我朋友的店铺Kadhak在理塘的店铺。主要生产销售手工皂和各类手工美妆类产品。
在仁康老街,有几个理塘本土手工艺微型博物馆,有唐卡、羊毛和牦牛毛编织、莫坝黑陶等展览和器物陈列空间,我们可以从很多古器物和标本上面看到很多原汁原味的本土手工艺产品。
原始的图案和编织工艺独具特色。
黑帐篷是藏族人牦牛毛编织技术最精湛的作品。一顶顶草原上的黑帐篷最为壮观。精致的托牛帐篷,成为牧人最温暖的避风港。除此之外牦牛毛编织物还有风格粗犷,拙朴自然的各式毯子、坐垫、口袋、绳索和拋石器(乌尔朵)等等。
编织黑帐篷首先用牦牛毛和绒捻成线,织成长长的黑毯,是宽度在30厘米以内的平纹织物。缝制帐篷时,用牦牛毛做成线把单片的黑毯连在一起。这种用粗牦牛毛和牦牛绒制作而成的黑帐篷,结实而耐用,往往需要几个人数月的时间才能完成。黑帐篷遇到下雨的时候还有自动收缩吸水的作用,而工艺好的编织者制作的黑帐篷紧密结实,完全不会漏雨。
一般羊毛织品的制作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取毛】 理塘为农牧区,羊毛每年春季采集。只取绵羊毛,除羊绒之外,绵羊下颌至喉部的纤细软毛是质量最好的毛。不同部位的羊毛,用来编织不同质地的布料。
【洗毛】通过反复的清洗,去掉羊毛中的杂质、去除异味,而后晾干。
【梳毛】晾干后的羊毛需要梳理,使羊毛变得顺滑、蓬松,后分成一坨坨毛条。
【染色】传统多使用藏地本土的矿物植物染色,将染料研磨溶解后与毛线一起熬煮,可根据染色时间的长短染出不同深浅的颜色。
【捻线】用捻线锤(纺锤)开始捻线,粗线作为经线,细线作为纬线。
【卷线】用手摇木质卷机将毛线卷到若干个线轴上备用。
【编织】编织氆氇和藏被使用坐式纺织机,而地毯等大型织物则使用立式织机,编织技术各不相同,但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织成。
牦牛毛制作的墨镜,可以缓解雪天雪盲。
理塘莫坝黑陶
流传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莫坝乡的黑陶制作工艺已有4000多年历史。上千年来,民间手工艺人手捧的泥士片刻未曾干涸过。藏族人就地取材,烧制成碗、茶壶、酒罐、汤锅、炉灶、油灯等实用的器具。黑润类似金属的质地,粗旷的磨砂感,是藏地黑陶最重要的特质。纯手工制作的黑陶在不同光线下能呈现紫、靛、银等色泽,被誉为 “黑如漆、光如玉”。黑陶带着陶土的大地气息,滋养着陶器内的容物。
理塘黑陶至今还保持着原始的手工制作艺。选用莫坝当地特有的天然原生态土陶矿泥,经手工捣碎成末,然后经过采土、晾晒、筛土、和泥、羼料、制坯、绘纹、阴干、烧制、焐熏、刷酸奶渣水等十几道工艺流程。再采用独特的 “封罐栗烟渗碳” 方法,经十余天烧制才能完成。每一件陶器器型差异与变化的掌控,全凭制陶艺人的感觉与经验,制陶工匠们从不使用现代技术,仅仅是一把自制的木头工具、一方木案,和几片木板底座,就是他们所有的生产工具。黑陶制品都是用粘土一片片粘成,就算是圆形器,也不借助电动转轮。
黑陶以粗狂奔放而又不失理性的装饰纹样,给人带来一种拙朴、深邃、充满生命力的美感。
基于当地羊毛编织的妮热工艺-妈妈树项目。
从村子到老冷古寺的摩托体验震撼人心。路特别陡峭,全是大的石块,当地藏族朋友毫无畏惧,驾轻就熟。巍峨的高山,隐蔽的古寺,开阔的风水气象,给灵魂深刻的烙印。
村子里的妮热手工艺人。
藏族朋友家里的烤馍馍。
在村里的最后几天经历了一场大雪,漫山遍野,到县城的路上,铁匠山巍峨耸立,几个巨大的三角山峰屹立于冰雪之中。寒风呼啸。
回县城的路上。
理塘当地朋友送我的礼物:他自己在草原上捡的风化牛角,特别喜欢。仅剩的两个外撇角的部分,不对称带来很强的力量感,动感十足。跟黑陶师傅自己手工制作的牛皮沙发垫搭配,还挺好看。
几百年历史的当地黑陶小罐残件,气韵十足。
后两篇:四月长旅行 | 川渝安岳 / 四月长旅行 | 古都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