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长旅行 | 川渝安岳

2022-04-25 微信:dahao-dahao

关联篇:四月长旅行 | 高城理塘  /  四月长旅行 | 古都南京

从理塘到成都,从高原到平原。在理塘的这段时间就像一次身体的蜕变与重生。这一周经历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失眠恍惚、干燥流鼻血,嘴唇蜕皮,回成都的路上经历大雪封路、冷雨、晴天,回到成都整个人都静默下来,感受着畅快的呼吸与缓慢的心跳,犹如大梦初醒。

木格堂

跟木格老师很早就认识,这次来特意去拜访。木格老师对于北方化妝土白瓷的收藏规模超出我原本的想象,在他的工作室可以见到过去从没见过的山西白瓷器物、北方的石刻、家具等。通过详聊,也进一步了解到早些年他跟老蓝在山西考察收货的经历。

大约七八年前的山西,好东西真的多,又便宜,每次去都是满载而归,而我接触古器物才两三年,2019年去的时候,很多东西在市场上已经再也见不到了。

木格老师自己做摄影展和教育培训,选择器物更多是现代艺术的角度,器物的展览陈设也有很多共鸣之处。通过进一步的交流,获益匪浅。

•••阅读全文•••

四月长旅行 | 古都南京

2022-04-25 微信:dahao-dahao

关联篇:四月长旅行 | 高城理塘  /  四月长旅行 | 川渝安岳

成都到南京,是疫情封控无奈的过渡。六朝古都,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都在南京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迹,也有数量众多的地下出土文物呈现在博物馆中,去年秋天认真逛完六朝博物馆,这次主要在朝天宫的南京博物馆和周边的古玩市场。

疫情防控下的南京比起以往,也少了一些烟火气,多了一丝紧张。文博旅游景点和古玩店人都很少,市场都不太景气。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是会有不少好的东西会流放在市场上,如果有好的眼力,很低的价格就能买到还不错的小东西。

南京市场的古器物以高古玉石饰品和六朝时期的一些古陶器罐子、石刻、青铜器残件为主。也有明代的一些不错的青花小杯子。朝天宫古玩市场每周六日会有地摊市集,会热闹很多。

•••阅读全文•••

SUPERTIBET藏地民艺考察 | 高城理塘

2022-04-23 微信:dahao-dahao

理塘仁康古街墙上的摄影

后两篇:四月长旅行 | 川渝安岳 / 四月长旅行 | 古都南京

与上海封城擦肩而过

三月九号最后一次去上海工作室,约见客户结束后回到太仓家里再也没有外出。后面谁也没想到疫情会发展成这个样子,本来买的二十三号飞成都到理塘,结果因为行程码上海去星少算了一天,改签机票到二十七号。之后的几天从平原到高原,在理塘的头几天严重高反,度过漫长痛苦的三两天,与此同时上海正准备封城,人心慌慌。

本来计划的一两周藏区考察行程,因为上海疫情防控,延长到了一个月。由此,去了很多计划之外的地方,见了很多朋友,增加了不少意外的惊喜。

理 塘-天空之城

应朋友的邀请,原本计划前往甘孜小金县和理塘考察手工艺项目,基于当地的资源和传统手工艺,结合设计希望可以拓展一些商业可能性,由于前期机票改签,先去小金的计划取消,改为直接理塘碰面。从成都到理塘有五六百公里的路程,原本计划坐大巴需要十多个小时,后面去接杨师傅改为乘坐飞机,从成都飞稻城亚丁,再租车去理塘。而这次从大巴改为飞机的旅行,注定后续几天严重的高反体验。

稻城亚丁机场海拔4411米,是四川藏区海拔最高的机场。从平原到这么高的海拔,据说很多乘客下飞机之前缺氧呕吐的厉害,需要空乘人员给乘客吸氧一段时间才能下的了飞机。亲身的体验,高海拔,飞机下降的过程很短,气压低,乱流多,降落过程颠簸的厉害,下飞机双腿都是软的,迎面而来的高寒气息和大风,激发了身体的本能,虽然穿着好多层保暖衣物和羽绒服,还是很难避免心中的恐惧。朋友们说这个季节来理塘确实高原反应会更大一些,夏季的七八月份,漫山的绿色会好很多。

理塘的日常。

•••阅读全文•••

读书摘录 |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

2022-03-12 微信:dahao-dahao

明早期青花缠枝莲纹茶碗


青花瓷是采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罩以透明釉,在1300℃的高温下烧成的釉下彩瓷器。明代青花瓷生产制作主要是在景德镇,分为官窑和民窑,产品的风格制式各有千秋。景德镇一行,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明清时期青花瓷的信息,但是在各大博物馆、拍卖行的图录中,多数还是以官窑青花器物或者标本为主,大众少有人了解明代民窑青花的丰富种类和面貌,特别是其自然灵动的烟火气的一面,这些民窑青花器物多数存在于古玩城以及茶城里面主要作为生活日用器或者茶道具销售,价格可谓“相对低廉”,作为艺术品收藏的角度很少有大的藏家关注。近期购入上手的几件明代民窑青花器物,让我有了很多新的思考,只是明清瓷器这块才疏学浅,不知从何表达。在景德镇新的茶器品牌中,环中最近在做民窑青花系列茶器,精巧考究的胎釉品质搭配明代民窑青花的自由、率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无意间看到1993年出版的关于民窑青花书籍《明代民窑青花瓷大观》,前辈胡雁溪老师在书的前言中简述了明代民窑青花的面貌、艺术风格和审美以及把自己多年来收藏的器物进行了分享,三十年前的观念基本传达了我对于明代民窑青花的初期认知和在审美、艺术设计角度与当代性方面的思考,特别是这些民窑青花器物对于生活类设计与茶器创新的价值。下面摘录书的前言部分内容,分享给大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