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收集的标本以残器瓷片为主,特别是北方古窑系的标本,产品种类丰富多彩。在这里推荐给大家河南许昌的神垕镇,仿古瓷中心,北方神垕镇,南方景德镇,可能多数人只知道景德镇吧。红绿彩,铁流沙,细划花,剔花,黑地绿釉,白地黑花,珍珠地。。。真的有太多的工艺材料值得去研究,也许作为设计师,只有工作个十几年才能真正沉下心来了解这些,认知到其价值和意义。
还有最近有几点思考的内容:
1.风格问题,个人并没有特别喜爱和推崇日本的侘寂(wabisabi)美学,更专注于民艺及其美学本身,因为最能触动我的是这些古器物中古代工匠注入和表现出来的热情、力量与智慧,而不只是靠着时间的累积留下的斑驳痕迹,所以平时摄影如果不是为特定主题拍摄,更希望能够以周围干净明亮清晰的光线和背景衬托出器物本身的细节与美感。
2.收集古器物与做产品设计的关系。从去年接触古民窑古器物以来,这半年花费了巨大的时间精力来学习和了解古物这块,从实地窑址考察到朋友交流,研究考古报告,以及购买大量的古陶瓷标本,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体验古器物带来的实际感受,包括外形的美观,材料工艺质感以及使用体验,而学习了解这些我们并不只是收藏,而是为了能够提高对于美学和器物的感知,特别是生活类的陶瓷、木头制品,这些古代已经有这么多优秀的作品,作为设计师我们要能够做出好的作品了解感受这些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所以无论收集完整的民艺产品还是残器残片,都是基于自身能力的选择,目的都一样,学习、体验与感受古器物带给人和生活的力量,转化为设计上的灵感与原动力。
3.收旧如旧,做新如新。这个是我一直坚持的观点。其实如果你爱上古器物再做设计挺难的,不同领域朋友的内在不同都会基于自身的经验和专业给出不同的建议和看法,古器物爱好者比较多数会完全看不上做新的东西,觉得做来做去还不如老的好,容易不自觉与老物对比以及局限在外观工艺和老味儿上;设计师朋友则完全相反,认为守着这些老器物玩物丧志,而且老物在现代生活中也会有很多功能和美学上的局限了,还是要回归到正常的设计与商业中来。这其中的平衡只能靠自己来把控。通过接近一年的考察,发现南北方很多古窑口聚集地已经没落,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仿古作坊,他们有很好的材料工艺,但是多数只是在仿古做旧,在古董行业作假流通,获取丰厚利润。在当代人们的生活空间与器物上却十分匮乏,很多老的产品工艺品类都有很大的设计开发价值。古今时代不同,学科不断进步,古器物很多都是古代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都是适应当时的使用习惯和社会环境而设计制作,而不是拿到现在来日用,更多是把玩与鉴赏,这也是设计能发挥的价值所在。设计是西方引入的学科,融合了科学、工程以及美学等多学科背景,可以将传统民艺梳理进化出符合当代生活的器物。
收集古物可以鉴赏愉悦身心,优良的日用设计品在实用性和当代性上是一个很好的搭配补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