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早期青花缠枝莲纹茶碗
青花瓷是采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罩以透明釉,在1300℃的高温下烧成的釉下彩瓷器。明代青花瓷生产制作主要是在景德镇,分为官窑和民窑,产品的风格制式各有千秋。景德镇一行,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明清时期青花瓷的信息,但是在各大博物馆、拍卖行的图录中,多数还是以官窑青花器物或者标本为主,大众少有人了解明代民窑青花的丰富种类和面貌,特别是其自然灵动的烟火气的一面,这些民窑青花器物多数存在于古玩城以及茶城里面主要作为生活日用器或者茶道具销售,价格可谓“相对低廉”,作为艺术品收藏的角度很少有大的藏家关注。近期购入上手的几件明代民窑青花器物,让我有了很多新的思考,只是明清瓷器这块才疏学浅,不知从何表达。在景德镇新的茶器品牌中,环中最近在做民窑青花系列茶器,精巧考究的胎釉品质搭配明代民窑青花的自由、率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无意间看到1993年出版的关于民窑青花书籍《明代民窑青花瓷大观》,前辈胡雁溪老师在书的前言中简述了明代民窑青花的面貌、艺术风格和审美以及把自己多年来收藏的器物进行了分享,三十年前的观念基本传达了我对于明代民窑青花的初期认知和在审美、艺术设计角度与当代性方面的思考,特别是这些民窑青花器物对于生活类设计与茶器创新的价值。下面摘录书的前言部分内容,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