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录 |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

2022-03-12 微信:dahao-dahao

明早期青花缠枝莲纹茶碗


青花瓷是采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罩以透明釉,在1300℃的高温下烧成的釉下彩瓷器。明代青花瓷生产制作主要是在景德镇,分为官窑和民窑,产品的风格制式各有千秋。景德镇一行,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明清时期青花瓷的信息,但是在各大博物馆、拍卖行的图录中,多数还是以官窑青花器物或者标本为主,大众少有人了解明代民窑青花的丰富种类和面貌,特别是其自然灵动的烟火气的一面,这些民窑青花器物多数存在于古玩城以及茶城里面主要作为生活日用器或者茶道具销售,价格可谓“相对低廉”,作为艺术品收藏的角度很少有大的藏家关注。近期购入上手的几件明代民窑青花器物,让我有了很多新的思考,只是明清瓷器这块才疏学浅,不知从何表达。在景德镇新的茶器品牌中,环中最近在做民窑青花系列茶器,精巧考究的胎釉品质搭配明代民窑青花的自由、率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无意间看到1993年出版的关于民窑青花书籍《明代民窑青花瓷大观》,前辈胡雁溪老师在书的前言中简述了明代民窑青花的面貌、艺术风格和审美以及把自己多年来收藏的器物进行了分享,三十年前的观念基本传达了我对于明代民窑青花的初期认知和在审美、艺术设计角度与当代性方面的思考,特别是这些民窑青花器物对于生活类设计与茶器创新的价值。下面摘录书的前言部分内容,分享给大家:

•••阅读全文•••

野口勇系列文章 | 收藏者野口勇 Noguchi as Collector

2022-02-13 微信:dahao-dahao


By Kate Wiener | 大好翻译制作。

20世纪60年代,野口勇(Isamu Noguchi)在他位于长岛市的工作室兼家中的厨房里拍摄了一张照片,照片中,这位艺术家漫不经心地靠在椅子上,一边打电话一边聊天。身后板子和桌面上陈列着一组非常有趣的收藏品:一个古代中国的青铜三足爵,上面挂着墨西哥四面钟,旁边还有野口勇自己的两个小件金属作品,还有一个美洲原住民皮鼓(Hide Drum)和一个日本传统纸制风筝。下面还有一张空间的照片,可能是多年之后拍摄的增加了不少新的收藏品,包括一个巴厘岛皮影玩偶和美拉尼西亚盾牌,在野口勇设计的Cyclone桌面还放着一对儿印度bhaya and tabla鼓。
这些野口勇墙板和生活空间的照片,在接下来很多年轮流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收集器物,让我们得以一窥野口勇选择留在自己生活中的各种不同寻常的物品。目前,野口勇基金会和花园博物馆收藏了400多件这样的藏品,它们被称为野口勇的收藏品。总之,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特和亲密的艺术家形象,跟踪他在世界各地的旅行和他广泛的兴趣。这篇文章罗列出了野口勇收藏品中精选的一些器物,将它们作为进入野口勇复杂而多面的艺术实践的切入点。

•••阅读全文•••

野口勇系列文章 | Akari灯具雕塑的历史History of Akari Light Sculptures

2022-02-10 微信:dahao-dahao

Early-Lunar-Lamp-Prototypes-c1951-1166x1600.jpg

…Akari与人的连接关系有独特之处…我早前听说年轻夫妇们在一起生活将Akari放在一个futon(蒲团)上,一个平面一个灯,Akari灯具有着不一样的造型,不仅仅是照明,而它本身就是光的载体,也就是说,表层的和纸会因为里面的光而发光,形成整个形态的照明表面。

--野口勇

1951年春天,在前往广岛的途中,野口勇抵达岐阜镇,目睹了在Nagara河沿岸举行的一个节日中,鸬鹚捕鱼的一晚,每艘船上都装着纸灯笼和火盆。这些灯笼被称为“chochin”,是在岐阜手工制作的,使用的是由桑树皮制成的高质量纸张。岐福市曾经是日本的主要灯笼生产商,但由于国内外廉价灯笼的广泛生产,岐福市的灯笼产业已经式微,甚至在日本卷入二战之前,该产业就停滞不前了。在他的访问期间,野口勇注意到岐阜的纸灯笼主要是作为装饰或作为广告媒介。引见野口勇的岐阜市市长呼吁野口勇帮助振兴灯笼产业,并向野口勇提供了一笔佣金。第二天,野口勇为灯笼想出了两个主意。当地报纸上的一篇短文将这些灯具原型描述为“deformed畸形丑陋的”。野口勇还决定用白炽灯泡来代替传统的蜡烛,这让传统蜡烛灯笼立刻变得具有现代性。
他采用了Akari这个日语单词,意思是“光”,与照明和轻盈有关。将Akari作为雕塑来设计伊始,野口勇就强调要延续传统chochin灯笼可折叠的结构设计,这就意味着这些纸灯雕塑可以很方便地压缩存储和运输,甚至可以打包在一个信封或扁盒里,直到用户打开安装在家中。这种研究材料和材料之外的玩法是野口勇设计思想的核心特征。作为Akari灯具市场营销的一部分,野口想出了一个基于太阳和月亮造型组合的标志,字形表意传达“明”这个字。这个表意文字成为Akari的代表符号,在早期的信封和包装上都有这个标志,在每个灯笼底部都有一个红色的标志印痕。

•••阅读全文•••

明清瓷器带来的启示

2022-02-09 微信:dahao-dahao

IMG_3276.JPG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北京城六位耄耋老人聚在一起吸烟品茶,享受着自在的闲暇时光。人手一件清典型白磁主人杯。


现代的瓷器设计创新,明清瓷器可以作为很好的参照。明清瓷器对于高古瓷器的认知、学习、吸收、创新可以给当代设计师很多借鉴。或许我们对明清瓷器有着一些表面粗浅的印象:都是一些繁缛、华丽、矫揉的艺术风格,其实不然。在大的历史和全球文化背景下,明清瓷器伴随着艺术的世俗化、全民化在国际上是紧跟时代潮流的,工艺材料创新多元,富有生机。无论是器物造型还是瓷上绘画都有很大的成就,而且这些器物是离我们当下的时代最近的,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近现代审美性,源于西方的产品设计学科可以看做艺术世俗化的展现,无论是普适性还是市场商业贸易、产业规模层面比起古代陶瓷都有更大的发展进步。明清的甜白釉、青花釉里红、彩瓷大类、单色釉以及具有民间窑口地方特色的各类产品,都有非常现代性的工艺基础和艺术化标准。

瓷性的感知是超越器物功能性的,造型和胎釉、表面工艺的独特性表达和美感是作为器物和人连接的很重要的点,也是让器物有呼吸和生命力的关键,比如我们下面的这件清代白釉杯,青色就是它的个性,拉坯留下的旋纹、烧制留下的杂质斑点、修坯留下的指纹痕迹、以及可能不可控因素带给器物的完美与不完美都构成了一件器物独有的个性魅力,这些器物在与人的互动中会带来使用场域和体验,与人产生更深的情感连接。现代很多工业化陶瓷只是功能上满足使用,缺失了瓷性的部分,也就没有与人精神层面的互动联系。明清瓷器给我们在高古陶瓷和现代工业化陶瓷之间做出了很好的平衡示范。

从器物造型层面来看,明代的甜白釉以及青花类杯型以及清代的主人杯都是非常经典的产品系列,瓷上绘画类器物更是品类繁杂,留待以后慢慢梳理。纵观历史,每个时代的器物艺术风格都跟当时的社会、宗教哲学息息相关,青铜时代的狞厉之美、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的风度、宋元的意境营造到明清的世俗化,特权阶级审美的正统地位随着清末封建社会的消亡而消亡,民国之后艺术审美一直在飘零,在现代全球化、信息化,倡导平等自由的社会,哲学艺术如何传承与创新?聚焦到我们的生活瓷器上,应该是什么样的面貌呢?我想很多国外的品牌可以给出一些参考,目前可能会有一个大概的面貌,也是未来探索努力的方向。

•••阅读全文•••